看见三山五园的“唤醒”“换形”和“焕新”!
“唤醒”“换形”“焕新”
是一次从外在风貌到文化基底的生长;
是一场内外兼修破旧立新的城市蝶变。
在北京西北郊,这样的变化正在发生!
这里在金代已成为皇家游览胜地,
随着清代三山五园的建成,
(“三山”指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五园”指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
静明园、静宜园。)
更开启了林苑与都城交相辉映发展脉络。
2020年,“三山五园”
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随着示范区45项任务整体进展顺利,
恍然之间,顿生新鲜!
与每一位海淀人
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
文化设施不断“上新”,
文物古迹、历史遗址“逆龄”生长,
活化利用与时代共进,让人人共享,
快来解锁海淀的新变化吧!
有着海淀“金腰带”之称的清河正在变身。
从树村闸到信息路之间,全长1.1公里的河岸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清河之洲”。
“孤光洲岛迥,净绿烟霞敞”,走进这里近水远山皆有情。清河之洲不仅是水园相依的生态绿洲,更传承了三山五园的历史文脉。
清河之洲布局了十处景观,“树村闸影”吸取圆明园四十景之曲院风荷建筑布局特色,“云舟芳树”脱胎于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的“月榭芳菲”,还结合现代技术材料与传统木编桥工法,再现了“汇芳残雪”…...
清河之洲用生态化手法形成蜿蜒自然的岸线,把历史文脉落实到设计中进行文化表达,更从城市服务功能层面,激活滨水界面,引入水岸经济,贯通滨河绿道,带动城市更新。
“清河之洲是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规划7个节点之一,河道和周边公园进行综合治理融合成一个全新的滨水公园,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完工,预计十一之前面向公众开放。”——海淀区水务局工程科科长王东东
水是三山五园的灵魂,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杰出造园艺术的基础。为唤醒三山五园的“山水形胜”,再现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上泉流四溢、河湖漫布,宛如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海淀区有了清河之洲等水系保护的诸多案例,更形成了以金河为轴的园外园片区和以万泉河为轴的圆明园片区两大水网循环系统,通过对玉泉山引水渠、北旱河、北长河、金河、南长河、万泉河等进行生态化提升改造,逐步恢复全盛时期的历史水系格局。
让城市再生一张漂亮的水网,让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为三山五园注入灵秀之气,也为海淀人带来滨水生活的无限乐趣!你感受到“流动的海淀”了吗?
从棚户区变身公园,西水磨靓丽地俏立在圆明园绮春园景区东墙外的中关村北大街。
百年前,万泉河水流湍急,触石作响,当地人利用水力推动转磨,紧邻圆明园的村庄以此得名石磨村。随着提升“三山五园”地区整体环境工程的实施,这里迎来了涅槃新生。
“公园设计以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为指引,注重与圆明园整体景观风格和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春字为头的院落空间,包括同春院、溢春院以及二期建设的双春水院,三个院落山水、树木、花草与圆明园形成文化呼应,同时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绮春园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水系,进行了保留,经过文物勘查,对存留的双孔闸也进行了保护展示。同时西水磨公园作为中关村北大街城市的界面,我们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景观的设计,让这里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绿色空间。”——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中心主任 王志勇
绿是三山五园的装扮,也是海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廊相通,芳菲满城,缭绕成通向三山五园最美路径。西水磨公园的出现只是众多绿色明珠中的一颗。多年来,海淀按照疏通水脉、保育绿脉、恢复文脉、打通路脉的思路,持续开展大尺度绿化。
自2010年开始,先后建成了北坞、茶棚、两山等13个特色公园并由一条全长30.09公里的绿道串联,让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与外围田园环境更加和谐统一,美美与共。
这里也成为市民骑行、散步、旅游、休闲的新地标,为首都提供了绿色惬意生活新“提案”。
在三山五园的畅春园西花园所在地,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正拔地而起。
历史上这里是康熙与诸皇子的居住、读书之地,未来这里将是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打卡地。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是从2020年9月开始施工的,现在进入收尾冲刺阶段,目前工人每天两班倒,正在全力冲刺,预计在本月月底完成基本施工工作,建筑工程竣工以后,将马上进入精装修、展陈、运营等项目的实施运营过程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对外开放,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成后将跟中关村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海淀公园共融共通,最终建设成集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遗产风光、文体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文化设施。”——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李志
建成后的三山五园艺术中心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海淀历史展、沉浸式数字展、文物引进展等都将这在里闪亮登场。
海淀历史展将让依山拥水俯仰千年的雄奇景色和人文荟萃展现在观众面前。
沉浸式数字展将通过“穿越时空来看你”的故事线,全面讲述三山五园的故事,塑造全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空间,让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与文化对话,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窗口。
文化传承、文物保护不可或缺,创新则更为关键。推动文脉绵延繁盛、文化历久弥新,海淀有自己的坚持与答案。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将促进三山五园“金名片”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
现代科技“文物大脑”在这里“上岗”了,全区328处不可移动文物靠它开展“体检”实现“全过程、全天候”文物保护管理融入海淀科技基因,最具海淀识别度的文物+科技创新亮点工程,将形成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全国示范。
久违的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再度“鲜活”了,清华园车站旧址、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多个重点项目实现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绵延文化根脉,再塑文化空间。
“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6个地区入选,海淀区于2020年代表北京获得了创建资格,今年是创建的第三年也是验收之年。目前,整体任务推进顺利,还有11项任务将于九月之前完成,我们将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亮点,在全国进行示范。”——海淀区文旅局文物利用科科长朱玉京
将文物本体、文化景观、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助力全面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更大作用。
敢为人先的海淀,
在首批创建上
将如何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三山五园地区
又将如何弥合岁月、推陈出新?
海淀宣传将持续关注
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写下岁月呼啸,
美无倦意的海淀诗章!